邵國偉:鈔票設計是防偽設計和票面設計的綜合體(3)

資訊頻道 - 觀點·話題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cdo 2014-02-14

:第五套人民幣100元是您的代表作,該枚鈔票設計有哪些突破?

邵國偉:概括起來有四方面突破:一是改變了傳統(tǒng)框架性結構,有利于鈔票要素和防偽特征的融合,并為整套鈔票的設計形式確定了基礎。二是適應流通需要。正面采用“三大”的設計原則,即人物肖像大,面額數(shù)字大,水印肖像大,有利于公眾識別,更有利于防偽。三是運用現(xiàn)代設計理念。背面主景采用人民大會堂圖案,鈔票設計與主景原素相結合,主景圖采用人民大會堂正面圖案(此前大多數(shù)設計會選擇人民大會堂側面圖案),改變審美視角,把人民大會堂的柱子放在畫面前景,來代表權力機構,把人民大會堂的天頂圖案放在主景的上方,作為陪襯圖紋。四是采用計算機設計制作。以往鈔票設計中,圖稿是手繪的,圖紋是由手工放大制作并由機器雕刻,而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的圖紋設計是運用自行開發(fā)的計算機圖紋制作軟件完成的,這也是我國第一次運用計算機設計制作鈔票。

:在第五套人民幣100元設計過程中,有哪些難忘的故事?有無遺憾?

邵國偉:在設計過程中,有三件事特別難忘。一是設計形式爭議。第五套人民幣的設計團隊分別來自上海印鈔廠和北京印鈔廠,設計師們個性都很強,在設計形式的統(tǒng)一方面,設計師們經(jīng)過多次的設計方案篩選、討論和爭執(zhí),最終確定由傳統(tǒng)框架式結構統(tǒng)一到現(xiàn)代開放式結構。二是鈔票設計與制作時間緊迫。1996年11月中央確定第五套人民幣總體方案,1998年4月中央批準第五套人民幣彩色設計畫稿,1999年10月1日發(fā)行了第五套人民幣第一枚100元。期間從設計到制作,設計師們全身心投入,不分晝夜。當時我負責的100元券的設計時間最為緊迫,1998年我經(jīng)常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間來回送稿樣、作修改,很多次都是早上趕到北京,聽取修改意見后晚上趕回上海修改調整。那一年我在北京和上海之間往返三十多次。三是機算機輔助鈔票設計原版制作的艱難。第五套人民幣100元券第一次應用了我們自行開發(fā)的機算機輔助設計軟件進行原版制作。由于是自行開發(fā),軟件漏洞較多,設計過程中多次遇到在關鍵時刻軟件“死機”的情況,令人懊喪;有許多次為了調整一個圖紋或輸出一張軟片,團隊人員不得不錯過吃飯的時間。

100元鈔票發(fā)行前夕,我為自己的設計作品即將面世而高興,同時也仍有隱憂——盡管此前已經(jīng)檢查過幾十次了,仍會擔心出現(xiàn)文字錯誤或圖案問題。鈔票發(fā)行后出現(xiàn)正反兩個方面的評價都是很正常的,值得欣慰的是我們通過努力拼搏,為印鈔事業(yè)做出了貢獻。

任何藝術都是遺憾的藝術。對于這張鈔票,我比較遺憾的是,由于工藝實現(xiàn)上的種種限制。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沒有完全達到原版印樣的水平,沒能將人像和圖紋的設計完美展現(xiàn)。

延伸閱讀

聲明:站內網(wǎng)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wǎng)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