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著名書籍設計師吳勇來到何香凝美術館,以《閱讀設計·設計閱讀》為題暢談自己的設計經(jīng)驗。他認為:
書籍設計不僅僅是包裝,它涉及到讀者的閱讀體驗,“情感設計”會成為日后的趨勢。
“情感設計”是指以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chuàng)作行為活動。吳勇認為,現(xiàn)在許多設計師是為既有產(chǎn)品服務,卻沒有意識到好的設計其實可以建立一種市場需求。最典型的例子是蘋果手機開創(chuàng)的對話式短信聊天界面,突破了過去獨立短信界面的局限,讓人們的交流更便利,也增加了人機互動,這也彰顯了“情感設計”的魅力。
“書籍設計師的工作,是要在規(guī)定的成本內(nèi),根據(jù)題材內(nèi)容,對材料、工藝和市場進行考量后,設計出一本書,這是個綜合性的工作,他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單一的。”吳勇說。他舉例,2011年是魯迅誕辰130周年,那年日本設計師原研哉設計的《魯迅箴言》獲得了“世界最美麗的書”獎項。這本書是樸素的白底封面,上面僅有簡單的書名,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內(nèi)有乾坤。“它的設計并不花哨,但是無論是從紙張的柔韌度、字體的大小、油墨的濃淡、甚至是紙張翻頁的聲音都非?季浚@些細節(jié)決定了讀者閱讀的愉悅性,而這些成果都歸功于設計師的工作。這就是‘情感設計’的例子。”
作為多次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的設計師,吳勇也特別注意將“情感設計”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曾設計過一本紙張材料手冊《娟子abcd》,原本此書的功能僅僅是提供紙張小樣讓設計師撕下來使用,但他卻自發(fā)為這本工具書添加了許多內(nèi)容,包括他本人對各種紙張進行的油墨、線條實驗, 都以獨特的排版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為用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jīng)驗。“設計師要理解自己的讀者需求,并與讀者構建一種關系,這樣的設計才會被人期待。我相信對其他設計門類也一樣。”
吳勇認為,視覺設計是一種泛閱讀翻譯,它時刻傳達著人與人間立體而多元的信息,成為品質(zhì)生活不可或缺的紐帶。本次講座將以紙質(zhì)書為例分析如何去閱讀設計,編輯設計在信息時代的作用、情感設計在設計形態(tài)中的表現(xiàn)。作為個體設計師在今天所能承擔的角色,吳勇在講座中試圖與觀眾共同探討:什么為設計?設計為什么?為什么設計?
吳勇是國際平面設計師聯(lián)盟AGI成員,F(xiàn)任中國出版協(xié)會裝幀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設計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平面設計系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課程教師;北京服裝學院裝潢設計系、韓國ACA學院客座教授。他的作品曾獲得“中國最美的書”、“國家圖書獎”等各獎項。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