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母嬰頭部品牌Babycare和中國美術學院南特設計聯合學院共同舉辦的「造物者設計青訓營」圓滿結營。設計學子、學術導師、實戰(zhàn)導師、真實用戶組成的49人設計青訓營,歷經約2個月時間,圍繞著未來新女性的衛(wèi)生用品進行了探索和深化,完成了一次頗具先鋒理念的設計共創(chuàng)。
現場,Babycare表示,以此次和中國美術學院的青訓營為起點,未來將持續(xù)開展“造物者未來計劃”,持續(xù)賦能下一代設計力量!霸煳镎呶磥碛媱潯睂⒈謨蓚“核心”,一是用戶參與設計共創(chuàng),二是挖掘和培養(yǎng)未來的中國設計人才。
作為設計師創(chuàng)立的母嬰品牌,Babycare 憑借獨特的產品理念獲得新一代年輕父母的廣泛認可和喜愛。Babycare得到市場肯定的側面,是印證了中國品牌設計力量的蓬勃生長。如今,Babycare希望通過“造物者未來計劃”,助力中國青年設計師的人才培養(yǎng)。
好的設計:先“設”后“計”
這次Babycare 和美院的「造物者設計青訓營」從兩份“家庭作業(yè)”開始。在正式開啟線下共創(chuàng)之前,16位美院學生領到的“作業(yè)”是通過公開信息、身邊調研和自我洞察對產品需求的痛點進行判斷,13位真實用戶的“作業(yè)”則是記錄自己的日;顒,輸出用戶日志。在此基礎上,學生、真實用戶一起錨定真實需求,從實際的使用場景中找到關鍵的產品價值。
“這是設計中非常重要的開端和原點,本質上是理解用戶、洞察需求。”本次「造物者設計青訓營」的學術導師、中國美術學院教師、浙江省工業(yè)設計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經信廳智庫專家朱發(fā)運說:“好的設計不是‘拍腦袋’,而是源自用戶。這是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實戰(zhàn)的青訓營,想給學生植入的最重要的一條設計準則!
對Babycare來說,這就是其設計體系中最重要的“先設后計”模式!啊仍O’指在‘心法’上從用戶需求出發(fā)并貫穿全程,‘后計’指在‘武功’上實現解決方案的落地。在青訓營,我們希望‘先設后計’通過一次深度的共創(chuàng),傳遞給年輕的設計學子和設計師們!
青訓營像是Babycare設計工作模式的濃縮版。在Babycare設計部門,一個產品方案需要經歷調研-腦暴-路演-評審這樣工作坊式的過程,并通過海浪之音、超級用戶、VOC等幫助設計師直接聆聽用戶的制度,實現“先設后計”的一以貫之。
從“家庭作業(yè)”開始,到兩天的線下閉門思維碰撞,再到持續(xù)1個多月的方案深化、結營會上的路演展示,21歲的小筱(化名)作為青訓營的學員,參與完全程,感慨良多!捌綍r我們也會參加一些實習,但真正從0到打磨出一個可以落地的設計方案,還是第一次。最大的感受是說,比起靈感,也許要做一個好的設計師,更需要的是傾聽和捕捉用戶的真實需求。這說起來輕松,但要一直保持這個思維,并不容易。”
為了幫助學員在概念設計和場景深化時得到更專業(yè)的業(yè)務支持,在青訓營的每個小組中,Babycare不僅派出了一線的工業(yè)設計師,還特地設置了產品工程師等研發(fā)人員的加入。最終,5個方案得到現場評委團的認可,有望落地。針對表現出色的青訓營學員,Babycare還給予了進一步的企業(yè)訪學機會,為設計學子提供和業(yè)界深入交流的平臺,推動設計的產學融合。
打破狹隘定義,設計驅動起“潤物細無聲”的創(chuàng)新
除了傳授“先設后計”的方法論秘籍,青訓營還想打破的是對設計狹隘的認知偏見,讓設計的價值被更多看到。
“在一些人的傳統(tǒng)認知里,工業(yè)設計師只是給產品做一個漂亮的外形而已。但其實不是,至少在Babycare,工業(yè)設計師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位產品經理,要懂產品、懂品牌、懂生意,最重要的是,懂用戶。”Babycare高級工業(yè)設計總監(jiān)趙曉光說:“Babycare的設計師在內部被稱為‘造物者’,是說設計師通過創(chuàng)造和交流,來構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小世界。產品品質和交互體驗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物與物之間的關系,人與物之間的關系,都可以被設計賦予價值!
設計驅動式創(chuàng)新被視為第三種創(chuàng)新,它在Babycare的發(fā)展歷程中得到成功的驗證。
在10年前,母嬰行業(yè)存在僵化的趨勢,很多產品多年不曾更新,還存在很多看似合理,實則反需求的產品,背后其實是洞察的缺位。而設計思維在之后的母嬰行業(yè)發(fā)展中,扮演了需求再識別、產品價值再構建的作用。以奶瓶為例,奶瓶對于養(yǎng)育生活至關重要,但“喝奶困難戶”、腸脹氣哭鬧成為縈繞在很多新手父母心頭的困擾。在產品形態(tài)較為固定的奶瓶行業(yè),新手父母要挑一款寶寶愛吸且專業(yè)防脹氣的奶瓶,很難。
“也許我們可以設計一只有點不同的奶瓶!瘪雎牭接脩舻倪@些痛點,Babycare最終上市了一款從外形到結構、材質都與眾不同的奶瓶:13°歪頭、底部環(huán)狀進氣、奶嘴柔韌,實現只喝純奶不喝泡的防脹氣和仿母乳。就拿13°而言,這并非是為了視覺凸顯,而是Babycare奶瓶設計師深入150個產婦家庭觀察真實哺乳場景并建立人體數據庫,經過5000多次反復測算得到的結果,就因為這一角度更接近媽媽哺乳期乳房的自然狀態(tài),更貼合寶寶口腔內的“哺乳窩”,可減少因奶液在口腔中的沖撞而吸入空氣!安皇菫榱設計而設計,是為需求而設計!盉abycare奶瓶設計師說。
不只是奶瓶,Babycare打造出了多款設計驅動下具有開創(chuàng)性、改變行業(yè)潮水方向的創(chuàng)新產品:打開就能安睡的無漆床;注水保溫碗,創(chuàng)新將醫(yī)用不銹鋼引入輔食碗;反著織的噴泉襪,避免寶寶被線圈纏住;為新生兒專研紙尿褲,在芯體、底層、腰圍、面層等顛覆式創(chuàng)新……
“對設計驅動力的領悟,很難僅憑案例分析。所以,我們把過去Babycare打造創(chuàng)新產品的整套機制,遷移到青訓營中和學生共享,通過命題實踐,幫助他們打開對設計的定義。”趙曉光說。
培養(yǎng)下一代“大設計”人才
不管是“先設后計”,還是打破設計師的狹隘定義,青訓營在為如何培養(yǎng)下一代中國優(yōu)秀的青年設計師上,頗費心思。更為難得的是,青訓營倡導“大設計”視野下的設計人才,應當具有社會公共價值。設計影響的范疇不只是產品的使用者,還可能是一個社會觀念迭代、一個產業(yè)進化。
青訓營鼓勵學員去尋找設計在時代背景下的公共性、思潮性。圍繞著衛(wèi)生巾品牌小N的一款衛(wèi)生棉條,有一組的設計課題是讓棉條可以大大方方地在社交場合出現,打破過去傳統(tǒng)觀念中的“不好意思”。為此,小組對于棉條便攜裝“小魔盒”的創(chuàng)意是類似于香煙盒的造型概念和意向,讓公開場合拿取棉條像拿一根香煙那么自然,小組的課題名就叫“來一根”!爱a品本身代表著一種態(tài)度和觀念,小N希望表達一種新女性文化,鼓勵并幫助女孩子們打破束縛!毙的設計師說。
同時,青訓營導師分享的一個營外小故事,給不少學員種下了“原來設計也可以做公益”的種子。今年8月,正在青訓營作為實戰(zhàn)導師的Babycare設計師小巨接到一個不同尋常的公益任務:為新疆柯坪縣設計一款駱駝奶粉的包裝系統(tǒng)。作為當地的特色產品,駱駝奶粉囿于當地沒有好的設計資源,在包裝上吃了虧,在進入電商渠道的過程中遇絆。為此,幾乎和青訓營同期,小巨開展調研、訪談、出概念圖、深化方案。2個月后,從分裝袋到奶粉罐、再到手提袋、周轉箱、禮盒,駱駝奶粉有了煥然一新的包裝方案,為走出新疆、邁向更大市場插上翅膀。
“下一代的中國設計力量,不只是設計產品,更是設計一代人的觀念,設計師肩上也有廣闊的社會意義。這是Babycare‘造物者未來計劃’想要傳達的底色!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