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青松
藝術簡介:
藝術學博士
任教于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
主要學術成就:
《后消費藝術的覺醒——面向未來藝術史的自我批評》,《當代美術家》雜志,2012年第1期;
《廢墟之中,藝術何為?——當代藝術轉折時刻的價值思考》,《藝術廣角》雜志2012年第4期;
《走出意識形態(tài)——社會學轉向之后的中國當代藝術視野》,《東方藝術》雜志,2011年21期;
《現代性廢墟與廢墟藝術》,《藝術廣角》雜志,2013年第6期;
《假藝術公共領域的偽自由狀態(tài)》,《藝術廣角》雜志,2014年第5期;
《藝術的信與在》,《藝術廣角》雜志,2014年第3期;
編者語:
圈子藝術中心作為獨立的藝術機構,在展覽、研討以及獎項的運營思路及執(zhí)行中,始終希望不斷改善和提升我們的水平,以擴大我們的視野。因此,我們渴望業(yè)內專家和學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甚至批評,使得我們的工作更加務實,以期對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有所貢獻。尤其是在《圈子藝術青年獎》獎項的設置和推進過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更加透明、公開、公正,更加能得到業(yè)內的普遍認可,都需要專家學者們的建議與意見。
因此,我們將逐一對第二屆圈子藝術青年獎推薦委員會的50位委員進行采訪,邀請委員們圍繞當代藝術與社會進程、當下藝術生態(tài)、未來藝術發(fā)展以及圈子藝術中心作為一個民營機構應當如何更好地推動藝術與社會的緊密結合等方面提出看法。
專訪實錄:
圈子:在藝術與社會現實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的當代,您如何看待藝術的社會作用?
郝青松:藝術對社會的介入是當代藝術的應有之義。我們處在“后奧斯維辛 藝術何為”的歷史時期,當代藝術介入到社會的廢墟現實中,起到精神拯救的社會作用。
圈子:當代藝術在關注社會現實的同時,如何與社會其它專業(yè)領域有更好的交流?
郝青松:當代藝術轉變了藝術方法論,作品首先作為觀念形態(tài),進而成為一種文化政治。整個社會是最大的現成品藝術,不同社會領域的現實與觀念問題都可以自然成為當代藝術的表達領域和表述方式。
圈子:在攝影器材越來越普及的時代,影像藝術發(fā)展是否有新的方向?
郝青松:當人人都是藝術家,影像藝術的發(fā)展更要看重技術之上的價值觀指向是否正確和明確,是否回應了這個時代的呼召。
圈子:策展人一般與機構合作的比較多,請您談談藝術機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郝青松:大多數藝術機構對當代藝術的價值轉向沒有前瞻性,沒有參與到新藝術的創(chuàng)造中,而是世故地咀嚼那些歷史的排泄物。
圈子:圈子一直注重藝術作品的社會性以及所呈現的問題性,因此我們主張在展覽的學術研討成員結構由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組成,從社會的角度討論藝術。請您談談對此的看法。
郝青松:在當代藝術的知識結構中,藝術本體只是極為有限的一部分,其他人文社會學科如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哲學、生命哲學、神學等知識領域都參與到藝術思想結構的構建中。很難想象,不懂政治哲學如何在藝術中面對現代性問題,不懂神學如何在藝術中反思現代性。
圈子:最后請您給《圈子藝術青年獎》提出一些建議。
郝青松:注重藝術作品的思想與價值屬性,強調對中國社會文化的反思和轉型。
全部評論